看完范毅舜的公東的教堂,又去找了最近兩本成套行銷重新再版的姐妹作山丘上的修道院,只是這本書還真的在寫我不甚感興趣休道院建築,於是又去找了這本比較多談人文的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這本書比起公東的教堂,故事比較多,但比較不那麼深刻,從書中可以知道一批被中國趕出來的神父、修士,來到臺灣,無私奉獻的各種故事,儘管那種偉大並沒有高下之分,但要比起我在閱讀公東的教堂時感動流淚,這本對我來說情緒就比較淺了些。但很厲害的是,作者遇到了很幫的編輯,讓書的走向在第二部以後讓人印象深刻。

作者身為天主教徒,對於教會教義有許多不滿但卻也知道自己離不開信仰與教會,於是在人生道路上受到了很多的掙扎(主要是因為作者是的同性傾向,教會在面對這樣的事情比較容易感到棘手)。但因為對某位修士的緬懷文章獲得很大的回響,於是被鼓勵書寫成冊。

我本來覺得本書的內容大概就是這樣子的一本書,沒想到第二章節開始大篇幅地提及他的同性傾向與在教會中的煎熬,同為基督徒的自己對於他對同性戀這件事的掙扎並不是很有辦法理解,所以也無法猜測作者是怎麼克服,而對於他已經克服教會對於同性感情的迴避也只是我的推測,因為如果沒有辦法克服,我想他應該沒有辦法繼續出版公東的教堂吧。

書中有一段提到,對於他看到信主多年的修士在死前竟然非常害怕而感到對信仰的失望,但他後來又持續與神溝通禱告後而得到了安慰。每個人對信仰的態度不同,作者能夠那麼坦白著實令我驚訝,甚至覺得有點不是很舒服,不太知道怎麼文字表達那種感覺,看他表白剖析自己時的文字,有時候會搞不清楚他是在說天父給予神父的大愛,還是提到他對同性的愛,但也總不能直接寫說作者是同性戀所以看了不舒服吧。真要追根究底,可能是知道自己的人生永遠沒有辦法對任何人如此的坦白。

翻開書本的第一頁,寫著“我真情又率性地生活到我肉體生命結束的那日,然後我將永遠的活著。”我希望我的人生也能夠如此。分享給大家。

最後修改日期: 27 8 月, 2022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