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作者的大賣空,趁著最近重新再看一次的連結找來老千騙局來看,終於大概能理解,幾年前我在業界遇到銀行混出來的主管,那種機掰個性是怎麼養成的。
這本書提到的銀行不是我們一般去櫃檯存款領錢的銀行,也不是公司要借錢的時候找的銀行,而是…而是什麼其實我也沒辦法一時寫明白,其實就是台灣相對少見的體系,跟我們平凡人定義的銀行完全不是一樣的東西,可能要有財金專業的人才有辦法好好做解釋,雖然我也是商學院親戚,但是隔行真的是如隔山,差異很大。在台灣我有接觸的投資銀行業務有證券、公司債承銷買賣,以及一般公司的公開發行,但這一部份只是投資銀行其中一部分的業務而已。
作者一邊在所羅門投資銀行工作時,一邊在當記者,也許這也是為什麼他在離職以後可以把這些故事寫出來的原因。作者因緣際會下被所羅門銀行賞識,經過奇特的面試過程後進入該體系中受訓,並被選進債券交易部,他不久的在職期間見證1987年的大崩盤,以及垃圾債券的崛起。
如果我沒有在職場接觸過那位到現在還讓我偶爾做噩夢的惡人,我可能會覺得這本書精彩有趣、高潮迭起。但在我經歷過以後,我才發現,那些書裡面個性跟卡通人物一樣誇張的壞人,真的存在,他可以因為人資部門沒有準時公告他的升遷而大聲嘶吼人資主管、他會因為電腦遲遲等不到修繕跟董事長說就是這個人讓你的公司借不到錢,他會因為任何人從他座位背後走過而抓狂。他把這些行為都歸咎於他要讓他手上的事情順利進行。
他曾因為我問他問題而怒罵我質疑他、因為我要不到某人的報表要我去那個人旁邊罰站等到他做出來為止。總之這些看在別人眼中可能會覺得有趣,至少我在書中看到相似的劇情會覺得情緒起伏,但發生在自己身上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從這類銀行出身的人身上也能夠學到很多弱肉強食的智慧行為,也不全然是件壞事,至少讓我在那之後的職場頗有張力。
作者在這類想盡辦法找你弱點搞你的職場存活了幾年,寫下了那些在謊言中賺大錢的各種方式,因為表現很好所以也賺了不少,到最後竟然是因為感到無聊而離開。至於為什麼這本書叫作老千騙局,我本來是覺得作者在講一個騙局的來龍去脈,但是看完書以後我覺得這書名實在取得很好,就讓讀者去好好體會,不在這裡多提。
這是本還不錯的職場冒險故事,可以對80年代的投資銀行有所了解,如果不像我有遇到相關背景的人看了這本書,我想應該也能夠感到津津有味的。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