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經看了書本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是馬戲團在哪裡呢?繼續看下去才知道書名的奧妙(註),用我貧瘠的文字來形容的話,在這本書中有好多片段都讓我由衷地感動著,也跟作者的其他書一樣,好像都不是什麼大事情,但是帶來的感動仍然很真實。看了那麼多吉本芭娜娜的書,覺得她真的非常擅長將並不複雜的事件描寫非常細膩,尤其是對女性角色的描寫。

“我沒有輸給暴力,暴力卻破壞了我年輕、和平的戀愛。”整本書可以說是主角被破壞了愛情後,在生活中逐漸療傷之旅。失去父母的女孩在寄住他人家時使用了暴力解救了收留她的人,應是美事但卻讓他們原本的生活產生了裂痕。傷心的女孩離開日本到了老家峇里島療傷,幾年後當了媽媽,發現自己現在住的地方竟是那家人以前住的地方,進而重新產生連結。

如果說故事的大綱是這樣,那本書看下去一定不只是這樣,這就是我感到很佩服的地方,作者怎麼有辦法將書中所有角色的心思跟反應描述這麼細膩?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各式的人們不同的個性都好像真實存在著。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女孩一直以為她孩子的爸爸並不是真的愛她,而是知道自己要死了才要求”好朋友”為他生個孩子,女孩基於很欣賞這個男孩答應了請求。而男孩死了多年,女兒都長大了,這才發現男孩當時應該是深愛著女孩的。更厲害的是我寫下這段文字,但書中說的在其他讀者看來有可能不是這一回事。作者就是這麼細膩,將人們的思想一絲絲都理出來,而她寫得出來,讀者也不一定能全盤了解,這就是人心的奧妙。

但若硬要找麻煩的話,不知道是翻譯原因還是作者刻意如此,小說中未滿十歲的小孩說話過於老成,用辭讓我認為超過十歲小孩可以用的詞彙,這是比較出戲的部分,但誰又說十歲小孩不能這樣說話呢?

我很喜歡她的書,分享給大家。

註:作者的朋友,日本創作歌手七尾旅人,他的歌“馬戲團之夜”是本小說的創作靈感。因為我聽不懂日文所以沒有感覺,但就作者受訪時說明,這首歌是在說一個男孩深覺配不上他身邊的女孩,因為女孩會做出驚人之舉,但仍深愛著她。

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kVqKmq

吉本芭娜娜其他作品:

最後修改日期: 15 2 月, 2021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