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看完一本書要我盡最大努力不要借錢,這本書就回到自己學生時期學的:要擅用槓桿。這本書講的會計都非常簡單,但是能不能活用於自我理財又是另一回事,作者為了讓整本書比較活潑有故事性一點,把古人請出來做一個虛擬人物會計之神,然後整本書字很少、字體很寬,就弄成一本暢銷書了,算他厲害。

為什麼學校不教理財,我看了許多相關的書都沒有得到喜歡的答案,但這本書上的答案我挺喜歡的:因為學校是要培育勤勉的勞動者啊,誰會教你怎麼創造被動收入呢?

把自己當成公司,假設你跟銀行貸款十萬元紓困基金,利息百分之二,那每年要支付兩千元利息,所以你心裡面就要預設,我拿這十萬元所創造的價值,每年要超過兩千元。然後普通上班族看到這段文章這麼寫,就會心裡想哩洗咧恭蝦米?我上班族是要怎麼創造什麼價值?我也不知道,但我覺得如果我持續這麼想,總有一天我不會只有領別人薪水過活。

所以就拿我自己來做一個不太成功的例子,我喜歡寫東西,所以近幾年來自己研究花錢弄了一個blog、架了整個網頁,寫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可以收到一點廣告費,但是目前收到的金額跟我投入的相比是杯水車薪,但我用投入的幾千元(貸方資本)擁了自己的網頁(借方資產),也許有一天經營很好,除了廣告收入外,也可能有辦法把整個註冊網頁賣掉。當然,這些都只是夢想,我還差的遠,但時間已經越來越少。

書中還有提到一些建議像是最好要有三個月的薪資現金,每個月存薪資的百分之十,每年存獎金的百分之五十。然後自己要有會計概念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做成一張資產負債表。我就隨手再虛構一個人來當例子:

小明四十歲,有一間房子,目前現值(假設現在賣出的價值)600萬,有一台車現值60萬,還有他銀行裡面活定存基金有150萬,以上是資產。他的房貸還有400萬、欠家人150萬,以上是負債。所以資產扣除負債後,他這個人的資本(身價)差不多是260萬。就這樣做成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再用一些概年改善自己的財務體質,像是怎麼讓資產更有辦法回饋報酬,怎麼讓負債越來越低,減少“自己”這個資產負債表的風險。

圖示小例子

小小的心得,是本講得不多但還不錯的書,分享給大家。

最後修改日期: 11 2 月, 2023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