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本書的時候會想起The Wire這部美劇,那是一個毒品存在於生活周遭的世界,與我們所謂的正常生活隔著高牆,但書中的女孩跨過了這面牆。其實我並不太喜歡這本書,因為我認為書中的編排跟這位哈佛女孩想表達的重心並不同(但其實寫的跟講的都是出自她)。如果有看過她的演講(在youtube搜尋LiZ Murray有很多中文翻譯),會知道她想分享的確並不是她在街頭過得多辛苦,而是分享她的人生轉變時,是怎麼面對自己的內心。她的演講強而有力激勵人心,但是她的書,看完前面五分之四,都還是在講她的街頭爛生活,明明知道很慘,但是看久了會感到疲乏。

她對於她的努力寫太少,可能是太謙虛的緣故,或是隨著年紀增長讓她後來的分享重心轉變,明明達到了那麼偉大的成就,但卻沒有在書中看到太多刻骨銘心的努力。儘管不太喜歡這本書,作者的人生態度真的是大大激勵著我,所以我認為這本書要搭配著她的演講閱讀,從書中知道她的背景細節,再從她的演講中了解她為何在演講中數度即將落淚,又同時激勵了觀看的人們。

爸媽都是毒蟲,媽媽會吸毒是因為外婆不是很正常,爸爸會吸毒則是自己把人生走歪了,在這樣子的家庭下,兩個孩子竟然都沒有走的太偏,且跟父母還算是某個角度的感情深厚,真的算是很棒的結果了。作者Liz儘管距毒品遠之,但她過的生活從來不會與世界上所認為的成功扯上關係,直到媽媽因為愛滋病死去,也因為受不了那樣的場面而只去看了一次,而唯一探望的那一次則是她們的最後一面。

這是女主角得愛滋病而死的媽媽

套句她的演講,她知道她失去了”later”的機會,她老是說服自己,之後再去看吧!但就這樣她在母親死前沒有什麼機會陪伴家人 所以她的人生不想要再有”later”當藉口。她從那時起將她的人生轉變成”What if”模式,如果我可以,我可以達到什麼成果?我可以再多做什麼努力?她的演講真的非常的有力,那種振奮真的讓我不時的去回想,並用那個畫面來激勵自己。

書中女主角,跟媽媽神韻相似,而且年紀越打越像

主啊,求您賜予我平靜之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務,並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務,以及,讓我擁有分辨兩者差異的智慧…

這樣的禱文是她經過努力後,在書中提及兩次的,我在看第二次的時候眼洭濕了,有很多事情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但信上帝的人透過信仰去求問神,求主給我們智慧去分辨,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我們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想想自己如過再努力一點,會有什麼樣的成果?並求主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值得努力的,什麼是應該放下的。共勉之。

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4y3mav

最後修改日期: 26 1 月, 2021

作者